成立几十年,北京一家电力设备领先企业最近正筹备着自己的第一次维权官司。让企业敢于迈出维权第一步的,是近两年本市推出的知识产权保险。有了这份保险,请律师、诉讼、取证等相关费用均由保险承担,免去了企业对于打官司费钱费时的后顾之忧。
给苦心研发的知识产权上保险,正是近年来本市针对知识产权服务试点的“北京创新”之一。除了知识产权保险,给“三城一区”等主要科技创新园区配备知识产权“管家”,请来高校联手升级知识产权服务……不断创新升级的知识产权服务一方面帮助北京科创企业守住创新“心血”,在市场上乘风逐浪;另一方面也助力北京专利增长迅猛,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专利授权量92350件,同比增长30.74%。
保险让企业维权有底气
作为一家成立几十年、在电力设备领域技术领先的老企业,打官司维护知识产权却成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们公司有不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电力设备、电站辅机设备,曾多次遭遇技术被盗用问题。但考虑到打官司维权不仅要请律师,经历较长的取证、诉讼期,还存在败诉风险,所以一直没下定决心维权。”相关负责人坦言其中的顾虑。
但去年,本市试点推出知识产权保险,让这家企业有了维权的底气。“有了这份保险,请律师、诉讼、取证等费用都可以走保险理赔。胜诉后,如果对方迟迟不给赔付,保险还能先行理赔,这让我们有勇气跨出了维权第一步。”这位负责人说。
在这家电力设备企业摩拳擦掌准备维权之时,七鑫易维信息技术公司之前经历过一场前后长达两年的维权之旅。经历了取证、和解谈判、行政诉讼等多个环节,这家主要研发视线跟踪技术的企业深知维权不易。“有过这么一遭,一听说有知识产权保险,我们立马投保了。这个保险真是把保障送到了科创企业心尖上。”七鑫易维知识产权部经理何苗说。
两家企业口中的保险,是北京试点推出的专利执行保险及专利被侵权损失险,目前以组合险形式推出。保险主要面向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科创企业,首次购买的企业可享受全额补贴。在这份保障下,每件专利进行维权后,最高可赔付240万元。
“管家”让园区发展有帮手
近期,针对“专利被侵权如何应对”“专利挖掘与布局”等主题的知识产权相关培训活动,接连在未来科学城中的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等央企研究院内举办。操持这些培训、交流活动的正是未来科学城的知识产权签约“管家”——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
这已经是国知预警第二年成为未来科学城的签约“管家”,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传播知识产权最新政策和信息、帮助未来科学城和入驻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知识产权类问题等,都是这位“管家”的主要工作。第一年服务下来,除了开展多次培训、举办沙龙活动,国知预警还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和专利数据分析,给未来科学城的专利情况开出一份“体检报告”,分析当前未来科学城科创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
第二年,再次连任“管家”后,有针对性的培训就此跟上。“我们发现从目前未来科学城的海外专利申请量,以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等指标来看,未来科学城专利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针对这些主题定制了‘解读中国专利奖’等沙龙和培训内容,8月将陆续开展。”国知预警市场部总监余碧涛说。
这样的“管家”如今几乎成了本市主要科创区的标配。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公司去年是中关村朝阳园的签约“管家”,在朝阳园面向入驻企业推出了“上门问诊”的特色服务。今年,他们又成了怀柔科学城的“管家”,集中培训、“上门问诊”等服务又被带到了这里。
创新服务让科创研发有“养分”
试点知识产权保险,配备知识产权“管家”,请来高校“外援”研究知识产权服务升级……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及承担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近年来一直不断创新迭代知识产权服务。截至目前,本市已有百余家企业“尝鲜”受益知识产权保险;包括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顺义园、中关村昌平园等10个园区有了专属知识产权“管家”;与此同时,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还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5所在京高校签署了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共建协议。
围绕着知识产权的创新服务也给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企业大力投入科创研发输送“养分”。今年1至5月,全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29.0%,两年平均增长20.6%;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9.4%,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2021年上半年,北京市专利授权量92350件,同比增长30.74%,其中发明授权量40122件,同比增长55.21%。截至2021年6月,本市有效发明专利量371400件,同比增长21.8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9.6件,同比增长19.86%。(转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