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成立。作为华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专业仲裁院,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于今年迎来了建院十周年。
在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强国的大环境下,广州仲裁委(下称“广仲”)长期致力于专人专向开展知识产权仲裁工作。为总结十年发展历程的工作亮点与成绩,于建院十周年之际发布《广州仲裁委知识产权仲裁发展蓝皮书》。
知识产权仲裁案件量额齐升
2011年至今,广仲实现了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量及标的额的高速增长。数据显示,广州知识产权院成立当年知识产权案件受理数量仅14件,至2020年度实现了1285.71%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共计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32件,同比增长62.96%。受理案件标的额逐步攀升,年度涉案标的额从2011年的1100万余元增长到2020年的1亿元,实现知识产权仲裁案件标的额破亿。
当前,广仲逐步形成了以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及技术合同纠纷为特色、知识产权全领域覆盖的案件结构。
仲裁已经成为不少当事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一个重要选择。长期从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工作的吴秀荣律师表示,在与外方的合同谈判中,其都会努力为省内客户争取在广仲进行仲裁的条款,相对于境外仲裁机构,广仲的仲裁费低,而且广仲拥有熟悉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境外主要国家或地区法律知识产权制度的仲裁员队伍,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适用境外知识产权法律,有处理好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能力。
“广州标准”打造全球互联网仲裁首选地
广仲作为互联网仲裁的先行者与引领者,具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多项先进技术基础。2021年初广仲推出全球首个APEC-ODR平台,在此基础上,又率先推出知识产权仲裁ODR机制,打造融合谈判、调解、仲裁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在线争议解决机制。
截至2021年7月30日,ODR平台共处理案件98件,结案50件,其中调解结案30件,调解率达60%。2011年,广仲调撤结案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仅为1件,2020年度达到63件,调撤率达到31.98%,创近年新高,通过仲裁中调解促成调撤结案的案件标的达到40461483.95元。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载体表现为数字信息,其无形性导致其纠纷的跨地域性愈发突出,争议主体往往涉及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当事人,各法域之间的法律体系和原则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仲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为促进互联网仲裁的规范化、普及化发展,广仲结合自身经验,制定了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广州标准”,并于2020年9月10日正式发布。“广州标准”一经发布,获得114家内地仲裁机构以及来自新加坡、韩国、泰国、匈牙利、墨西哥、印度等26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的共同认可和推广。(转自: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