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onsultation新闻资讯

客服中心

(86-10)61073107

关注微信公众号

时事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资讯

【回首2016·专利】企业并购 热潮席卷国内外

2017-01-05 16:34:00 357

回顾2016年,不管是传统制造企业还是新兴科技企业,并购重组的消息都频频出现。巨额并购案频现的背后,除了考量市场、品牌等因素,核心技术、专利的价值也愈加受到企业关注。
  国际市场上,国际巨头之间的巨额并购已经并不罕见。软银同意以23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国际芯片巨头英国ARM公司,在芯片行业引发巨大震动。软银宁愿高额负债也要收购ARM公司,看重的就是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雄厚的专利储备。除此之外,惠普10.5亿美元收购三星打印机业务,将获得对方在全球拥有的6500件专利,这不仅弥补了自身在某些核心技术方面的缺陷,对三星来说也是剥离非核心业务的绝佳契机。
  国内市场上,通过并购形式增强自身实力、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成为国内企业的不二法门。尤其是滴滴和优步,这两家曾经“打”得不可开交的死敌合并的消息甫出,让公众颇为意外。有专家指出,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后,将进一步垄断国内市场,并有实力攻占全球其他市场;在专利方面,双方将通过交叉许可等方式增强彼此在全球的专利实力,未来极有可能利用专利“武器”合力打击其他竞争对手。此外,此次合并也是滴滴加快“扬帆出海”、加速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家电行业,收购热潮也正在形成。继海尔花费54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家电部门后,美的也以3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的股份,这不仅有助于美的打通在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渠道,还有望通过利用东芝相关专利储备,进一步提升其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点评
  以企业并购的形式来获取专利与核心技术,能快速增强竞争实力,这对于企业巩固国内市场地位以及加快步伐“走出去”不失为一条捷径。但是企业并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何将收购对象的优势资源、核心技术、专利及标准等更好地与自身的产品规划、技术布局融合,如何不让收购对象成为未来发展负担等都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国内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必须做好专利方面的尽职调查和分析评议,让专利成为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神器”。(转自: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